科学登山健身指导(2)露营的夜晚如何睡得更暖?记住这三点!

  //  

多日户外活动时,要想在白天保持精力充沛,夜晚的睡眠就极为重要,夜间保暖更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如果在保暖性能不够的睡袋里颤抖一晚,会让户外活动的乐趣丧失殆尽。

那么,裹的多就会更暖和吗?怎样做能降低热量流失?有没有获取更多热量的方法呢?

今天这篇请收藏好,露营的夜晚你会用到。

 
 

想更暖,记住三个要素

1、阻断主要散热途径

2、避免热量偷偷跑掉

3、额外获取热量来源

 

01

阻断主要散热途径

 

首先,你要了解热量是如何散失的,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是热量散失的四大主要途径,想锁住温暖,先从这几方面下手。

 

辐射

你的身体自身便会散发热量,而睡袋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你储存热量

为了更好地防止热量辐射掉,在睡袋里层加一个睡袋衬垫是不错的选择

睡袋衬垫

好的睡袋衬垫,如采用Thermolite®织物的睡袋衬垫,在轻便的同时保暖性能也比普通面料更好,可以使暖空气保存在面料和皮肤中间。

衬垫可以为你增加额外的温暖,此外,它还可以单独作为夏季轻量睡袋使用。

睡袋衬垫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有助于保持睡袋清洁,为你清洗睡袋省去很多麻烦,睡袋多次清洗也会降低保暖性。

 

传导

热量从人体直接传导到其他物体的过程,叫做传导。

当你的身体接触地面,便打开了散热管道。冰冷的地面会快速带走你的热量,有时睡得暖不暖,很大情况取决于你和地面之间的缓冲。

选择羽绒睡袋,可以更好地隔绝冷空气。 

羽绒睡袋

羽绒是最轻便温暖、舒适耐用的睡袋填料,它的保暖功能主要是靠羽绒蓬松形成的积蓄空气以及外层对冷空气的隔绝能力来实现的。

羽绒有着极佳的压缩性,受到挤压后保暖性也会变低,同时睡袋底部空气被压缩后会传导更多热量到地面。

羽绒可以吸收大量水分,潮湿几乎会完全丧失保暖性,因此要注意保持羽绒睡袋的干燥。

去偏远且寒冷的地区露营时,更要注意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提前准备优质的羽绒睡袋,还要注意在睡袋与地面之间做好进一步的隔绝工作。

因此在睡眠系统中,除了帐篷、睡袋之外,还应准备一个优质睡垫。

 

对流

身体周围的冷空气也会带走热量。只要空气温度低于体温,对流散热就会发生,散热速率取决于气温和体温之间的差异,以及皮肤表面的气流速度。

将帐篷封闭好

封闭好的帐篷可以防止冷空气进入,从而更好防止热量散失。

营地位置很重要

还可以通过阻挡冷风来防止热量的快速流失。因此,选择营地时,注意挑选背风的位置。不要选择谷底,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坳。

 

蒸发

保暖也不能做得太极端。

有的登山者可能有被冻怕了的经历,因此过于注意保暖。结果导致夜晚大汗淋漓,汗液蒸发同时吸收太多身体热量,反而使你更冷。因此,不冷不热才是四季露营的正解。

 

02

避免热量偷偷跑掉

 

热量可能也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悄跑掉,比如以下几种情况。

 

穿着潮湿的衣服

水的导热速率较高,所以当衣服潮湿时,传导散热的速率会大大加快。
有些时候,白天行走过于疲累,钻进帐篷里都想倒头就睡,身上被雨雪或汗水弄湿的衣服也懒得换,湿衣物慢慢带走你身体的热量,也许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失温便会发生,一些户外事故也因此产生。

切记千万不要穿着潮湿的衣裤入睡。

 

忽略头部保暖

钻进睡袋里的你将全身保暖做好后,是不是忘记了对头部予以保暖?在不活动的情况下,头部散热为全身产热的34%。

因此,即便你的睡袋带有帽兜,为了保暖,你也可以额外戴一顶无檐便帽

 

睡前憋着尿

在寒冷的夜晚,爬出睡袋起身如厕也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但憋着尿睡觉,膨胀的膀胱需要身体消耗能量来保持液体的温暖,会让你更冷

睡前处理好个人如厕问题,不仅不会打扰到你的睡眠,反而能帮助你更舒适地入睡。

 

03

额外获取其他热量来源

 

大多数的保暖策略都是保留住身体能产生的有限热量,但你也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来额外获取其他热量。

 

睡前补充能量

睡前吃点高热量的小零食。复杂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谷物能量棒(或其他类似食物)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可以提供稳定的能量供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的身体慢慢消化它们时,能量就会不断释放出来。

 

睡前做简单运动

睡前做轻微的运动,可能只是几个仰卧起坐,就可以帮助你的身体在晚上产生一点热量。关键是要做适量的运动,而不要做得太多以至于出汗。

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微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变暖的时间。

 

 

最后敲黑板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在睡袋里享受到更温暖的感觉。

但尽管如此,它们也不能替代睡袋、帐篷等硬性装备

如果因为装备的性能不好而导致持续受冷,很容易发生失温等无法挽回的后果,应根据出行需求及时更新你的装备。

 

 

来源于: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 

 

文章详情
友情链接